來源:Francisco Diez@flickr, CC BY 2.0
我大學念的是「企業管理系」又稱企管系,這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科系,好處是和商業有關的課程都有涉獵,壞處是每一個學門都只沾一點皮毛,非常不深入。
歐美大學雖然也設有這個科系,但並不普遍,因為他們認為學習商業知識最好的時間,是大學畢業有幾年工作經驗後,大學時代還是應先培養科技專長或人文素養,奠定一定基礎,再配合社會工作經驗,然後去念所謂的「企管碩士」 (MBA)。
有趣的是,你若分析台灣政府部門高官背景,幾乎沒有什麼是企管系畢業的,最多的是法律系、政治系,經濟相關單位可能有一些經濟系畢業的,科技部門有不少理工背景的,唯一我能想到的例外是新北市長朱立倫。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可能的理由是學商的人可能更有興趣去賺錢,不再醉心政治,也可能是因為法律人所把持的政治生態環境讓商業人覺得格格不入。
這和美國正好相反,美國非常流行「商而優則仕」,最著名的例子是前紐約市長彭博,他非但不支薪,自己還墊了很多錢;另外,前財政部長鮑爾森曾擔任高盛證劵董事長,現在的商務部長潘妮普里茨克則是美國百名富豪之一。
商業人士從政的好處是比較會招商,同時管理能力可能較強。近期馬政府績效不彰,其實許多問題都和管理有關:缺乏願景屬於策略管理的範疇、溝通不良則是組織行為的領域、不善宣導代表行銷要加強、入不敷出顯示財務不及格、執行力差反映的是整個項目管理出了問題。
解決之道,可能要請馬總統母校哈佛大學的商學院為閣員們上個「MBA速成班」,這已經是管理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企業管理和國家管理有許多相通的地方,總統類似企業的董事長或CEO。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前一陣子表示,政治界律師太多了,應做一些分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