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起,上市有759檔、上櫃有468檔證券,合計共1,227檔有價證券可供投資人進行平盤下操作。證交所表示,平均每日平盤下融券及借券賣出,呈逐日遞增現象,顯見投資人使用新制度有增加的趨勢。
新制度實施迄今,上市部分平均每日約有546檔有價證券投資人,有進行平盤下融券及借券賣出的委託,使用普及情形尚佳;投資人平均每日平盤下融券及借券賣出的成交金額約為51.6億元,且呈逐日遞增現象,該制度有加溫趨勢。
由實施一周對整體大盤的影響觀察,價量情形於實施前後變化並不大。
證交所表示,本制度實屬中性,目的在使我國證券市場交易機制更健全,並可提供投資人多元避險管道,及方便進行資券相抵交易,盼未來適當時機引進更多資金注入股市。
新制度下信用交易的投資人融券賣出時,原則上不會受到價格限制,除非標的證券碰到「冷卻機制」,才會於次一營業日暫停平盤下融券及借券賣出,再次一日恢復。
所謂「冷卻機制」為標的證券當日收盤價為跌停時;或當日無成交價者,但收盤時最低賣出申報價格為跌停價時,次一交易日將暫停平盤以下融券及借券賣出,再次一交易日恢復平盤以下融券及借券賣出;如暫停平盤以下融券及借券賣出當日收盤價或收盤時最低賣出申報價格(如當日無成交價)仍為跌停,次一交易日繼續暫停。
「冷卻機制」為參考國外主要證券市場對於投資人放空之價格管制措施而訂定,該設計是為了讓投資人理性思考,並充分消化市場資訊後,作出較正確的操作判斷。上周迄今,上市公司僅9月26日玉晶光、9月27日新日光、9月30日冠德、10月1日凌通達「冷卻機制」而暫停平盤下融券及借券賣出。
亞洲中的日本市場,預計將於今年11月跟進實施,將原本規定放空價格不能低於或等於最近一次成交價格,改為當個股價格跌幅已達或超過前一日收盤價10%,才實施價格限制,且一旦標的碰觸到此一跌幅,當日剩下的交易時間及次一日之放空交易,都受到價格限制。
金管會全面開放所有得為融資融券有價證券平盤下融券及借券賣出,同時併採配套機制為當日收盤價跌停時,次一交易日暫停平盤下融(借)券賣出的措施,讓融券及借券賣出制度更為完善,台股制度更國際化。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