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路林蔭大道因下方鐵路經過,樹根難以深植,生長情形不佳。 記者曾學仁、鄭超文/攝影 |
台北市政府計畫在二○一四年前,打造卅五條林蔭大道,但中華路和艋舺林蔭大道先後「踢到鐵板」,因林蔭道底下的鐵路設施,導致樹根難以伸展,其中中華路種了十年還無法成林。
台大園藝系教授張育森指出,樹木十年還長不大,很可能是樹穴空間不足,或土質不夠理想,應做健檢了解生長情形。北市府樹木保護委員會委員胡寶元也指出,很可能因樹穴深度太小,導致樹木的根系沒辦法往下長,也無法長高。
中華路為鐵路地下化後拓寬的道路,二○○一年起,在中央分隔島種植大王椰子,兩側分隔島種植樟樹,至今樹幹仍瘦小,林葉不足遮蔭,看起來稀稀疏疏。
同樣是鐵路地下化後興闢的艋舺大道,地底有高鐵、捷運。去年打造林蔭大道,不敢向下深挖,樹穴覆土深度僅一公尺。
北市府大樓四周、市民廣場上的樹木同樣有長不大的問題。因正下方是市府停車場,樹穴空間有限,種約廿年的小葉欖仁和黑板樹,樹幹纖細。
市府公園處表示,中華路寬四十公尺,只有三、四公尺有鐵路地下化設施,樟樹至今未成蔭「是因生長時間還不夠」。
公園處並說,北市著名林蔭大道如敦化南路,綠地面積大,又種了四、五十年,才長得像叢林;中華路樹木才種十年多,加上綠地面積不夠,不能相比。
至於艋舺大道地底排水性較差,可種植的樹種少,最後選擇耐水性高的茄苳,若下雨天地面難排水,較不容易死掉,現在生長情形「還不錯」。
捷運信義線沿線也要做林蔭大道,北市捷運局今年初種下一千五百多棵光臘與楓香樹苗,目前樹苗已抽高長成小樹。捷運局表示,每棵樹苗都保留一公尺至一點五公尺的深度,可以繼續往下長至土壤區,樹苗生長沒問題;不過若要長得像敦化南北路或仁愛路等濃密程度,大概還要一陣子。
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教授孫岩章表示,地底深度不足,大道樹木難成林蔭,只能建議市府好好施肥。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