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體和物體有接觸到, 為接觸力(巨觀)
微觀來說原子的外圍電子的範圍有互相重疊
(電子會自己找位置, 找運動的路線, 不必擔心)
2. 微觀來說是的
3. 是的
4. 面積是巨觀看法, 以巨觀來看為接觸力, 故以巨觀方式解釋之:
正向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但為何接觸面積大卻沒效果呢? 不是接觸到更多的粗糙處嗎? 原因是: 對相同正向力而言, 面積大, 壓力小, 雖然接觸面很多粗糙處被接觸到, 但是因壓力小, 凹陷程度小, 在深度方面沒陷入太深, 很好動, 在深度方面接觸到的粗糙面少! 面積大但深度小, 互相抵銷其結果, 所以只和正向力有關
(反過來說, 面積小壓力大=面積小凹陷深, 互相抵消)
微觀來說, 是用庫倫力解釋! 庫倫力和距離有很大關係, 距離一遠, 庫倫力就沒了! 每個原子的庫倫力作用範圍, 大概就兩(三)個原子的距離, 也就是說, 如果你是電子, 你只感覺附近原子核的力, 遠一點的都感覺不到(看不見),
而距離遠的時候是以吸引力為主, 所以想像一個物體放著不動, 然後你向右拉動它, 不動的時候是已經平衡(如第二題理由) , 正下方的彼此靠近的兩個原子, 開始遠離, 所以會有吸引力, 想把物體再吸回來, 這就是阻止物體運動的力
, 就是摩擦力!
5. 物體向右移, 摩擦力是否應為向左下呢? 理論上是, 但實際上不是, why?
因為剛剛提到, 電子感覺到的庫倫力只有兩(三)個園子的範圍, 因此這個向左下的力, 他的斜向下的範圍是有一個原子的層的引力, 因此是很薄的, 很貼近桌面的, 和桌面只差一個原子層, 這並不算向下(因為觀察不到),所以左下=左 !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